大话苹果黑点病!发病规律+原因+管理要点
大话苹果黑点病!发病规律+原因+管理要点
近年来,苹果果面黑点病逐渐上升为苹果生产的主要果实病害,严重影响果实外观,让果农蒙受巨大损失。
据多方研究,造成果面出现黑点的原因很多,诸如:药害,康氏粉蚧、蚜虫、绿盲蝽为害引起黑点,缺钙、缺硼等引起黑点;另外就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黑点病。
苹果黑点病的两种典型症状:一种是出现在萼洼周围;另一种是以皮目为中心产生小黑点。
相比往年,今年黑点病的发生来势汹汹,比往年发生得早且严重,不论是早熟苹果还是晚熟苹果都暴发了黑点病。
苹果黑点表现
1、枝干:产生圆形或近圆形褐色斑点,后期上面长出黑色小粒点。
2、叶片:在叶面上产生圆形或近圆形褐色斑点,后期上面长出黑色小粒点。
5mm左右。病斑形状不规则,稍凹陷,果肉稍有苦味,周围有红色晕圈,与苹果痘斑病相似。病斑上长出的小黑点,为病菌的分生抱子座或菌丝结。在果实成熟期和贮藏期形成分生孢子器。
3、果实:发病初期围绕皮孔,出现深褐色至黑褐色或墨绿色病斑,病斑大小不一,小的似针尖状。
例如红富士,一般发生的是小点斑型。其症状表现为:多在萼洼和果顶部发病,初期是以皮孔为中心出现针头大小的黑色斑点。随着果面扩展,逐渐扩大形成棕色斑点。8月上旬,在发展盛期,有些斑点从皮孔渗出病组织液,风干后成为白色粉堆或细条,轻拭果面即可擦去。
到果实采收期,可扩展为直径1~3毫米的圆形斑点。病斑中部灰白色,边缘深褐色,稍凹陷,果肉坏死后呈深褐色。
凡感染黑点病的果实,萼洼处多有细小横裂纹,表皮粗糙。冬季,病变无明显发展,不至于引起果实腐烂。
病因感染
1、幼树的嫁接口附近。
2、地势低洼积水,土质瘠薄及管理粗放的小树、幼树及衰老树易发病。
3、偏施氮肥,树体生长过旺发病重。
4、果园杂草多而茂盛;整枝太轻,枝条过多通风透光差的发病重。
5、雨水多,光照少,高温高湿时发病重。
6、苹果品种以金冠、国光、富土等易感病品种易感病。
7、土壤酸化比较严重,也会引起黑点。
8、纸袋的质量问题,纸袋不透气或者纸袋里有水,都有黑点。
套袋苹果黑点病一般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。一般从7月初开始陆续发病,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为发病高峰期,主要有粉红聚端孢霉、苹果柱盘孢霉、点枝顶孢和链格孢霉,这些病菌均为自然界常见的弱寄生菌,腐生在苹果花器残体上,如萼片、花柱等部位。
在苹果套袋后遇到高温、高湿的天气条件,潜伏的病菌即可侵染果实,但一般只对果实表层果肉侵染,不会侵染深层果肉。
发病规律
病菌在受害果及病落叶上越冬。翌春受害果腐烂,表面着生小黑点,即病菌子座,子囊壳产生孢子传播侵染。
被害落叶在翌春也可产生很多孢子进行侵染为害。苹果感染盛朝在落花后10~30天,病斑在7月初开始出现,病害潜育期为40~50天。
预防黑点病
花萼处有黑点,如果纸袋不透气,花萼处会相对比较多。如果顶部碗状有黑点,说明主要袋子里积水。
黑点管理要点:
1、防治黑点病在套完袋后(山东6月20号一般就套完袋子)不要施复合肥,尤其不要带尿素的复合肥。
2、后期烈夏时,用碳酸氢铵,可以随水冲施,要么埋土,注意使用时要保证水充足,如果水少容易熏叶。效果较好。
3、套袋时,选择袋子时一定要选择透气性好的袋子,另外注意套袋时的方向,尤其在阳面,注意套袋子的方向,袋子不要和果实紧贴着(紧贴如若碰到下雨天可能会进水,天晴再经过高温晒易发病)。
4、改善果园地面和树体管理,及时刈割杂草,控制好树形,促进通风透光。
5、药物防治。花芽露红期及花序分离期,结合霉心病、白粉病等其他病虫害防治,杀灭果园内的黑点病菌。
套袋前药剂的选择对于黑点病的防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,有效药剂可以在发病前将黑点病菌杀死,不合理的用药不但不能有效地防治黑点病反而会加重该病的危害。
套袋前用药特别注意,喷药后立即套袋,对于果园面积加大时可采取随喷随套。
6、增强树势。苹果采收后及时追施有机肥,8月中下旬及时追施磷钾肥,这两个时期追肥能显著增强树势,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。
7、在7~9月,如降水较多应及时排水,避免苹果园内长时间积水。
黑点病的致病菌为真菌中的弱寄生菌,很多的杀菌剂都有效,之所以防治不利,今年发生严重,一个跟气候有关系,再一个跟大家的管理有关系。
今年受果价的影响,很多果农管理积极性受损,打药不及时,很多都是打个一两遍波尔多液或者清水药就完事,内吸性杀菌剂补充不及时,所以果园情况参差不齐。